@老柴说 的抖音视频文章
95后00后应该到酒桌学什么?
我觉得年轻人要上酒桌,为什么呢?
九五后也奔三了,零零后也20出头了,不上酒桌,不懂得人情世故。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古人讲啊,酒已成礼,月以右食。意思是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乐舞才是用来助兴左食的。你看,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跟今天我们喝的各种各样庸俗的酒那有本质区别?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饮酒来承载礼,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最深层的精神内涵。你要懂得这个,你就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是重大的场合,越是重要的场合越离不了酒。谁来喝,喝什么,怎么喝,这都是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原因就在于酒承载礼仪。
那最早中国的周礼里面规定的酒礼好几块,长少之礼、宾主之礼、尊卑之礼,一直到现代社会,实际上我们要处理的关系还是这几块。
年轻人为什么要上酒桌呢?酒桌就是社会啊,怎么敬人酒,怎么被人敬,跟尊贵的人怎么说话,跟平常的人怎么寒暄,跟谦虚的人怎么交流,跟霸道的人怎么应付,这些中国的人情世故你都能够在酒桌上观察到、实践了。所以我觉得酒桌是一个中国礼仪最佳的训练场所。
除此之外,你还就真找不到更好的让年轻人能够学习到礼仪的地方。年轻人现在都穿个汉服跪在地上,捧个线装书,装模作样,那也就是拍拍照片,什么用都没有。学习礼仪得上酒桌。当然这个酒桌指的是社会酒桌,不是家庭酒桌。家庭酒桌啥也学不到,家庭酒桌都乱套了,中国的孙子全部都骑在中国爷爷头上。
那懂得礼仪对年轻人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觉得电视剧少帅里面就李雪健老师演的张作霖大帅,有一句台词特别好啊,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你看这样一句话,通过一个拿枪拿炮的人嘴里说出来就特别有深意。社会是个系统运转,有规则有规矩,人情世故就是社会的规则和规矩。
酒的判断标准
那好酒是什么感受呢?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安徽一个地方名酒的广告。
到了,现在还记得。
喝过口不干,喝多头不疼,简单粗暴十个字。
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就是好酒的基本标准。
四川有白酒专家提出好酒四不?
不落嘴,不刺喉,不口干,不上头。
啊,这个就说的更明白了。
啊,以前有一个名酒的广告语,我觉得大家应该都听过。
入口柔,一切咽喉。
一个常喝酒的资深酒友,如果你觉得这个酒喝起来凶,拉嗓子,难以下咽,几杯就上头。
那一定不是好酒。
相反有的时候我们见到朋友说,诶,昨天晚上我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啊,但是今天早上起来,我觉得什么事都没有,那一定就是喝到好酒了。
感性很重要,理性更可靠,你科学还是要讲的,你记住了,白酒是不是口干?
会不会头疼,主要和酒里的四个东西有关。
杂醇油醛类物质,甲醇超不超标?
酸脂是不是平衡?
就这四件事。
武松真实的酒量有多大?
武松到底能喝多少酒?
我们都知道武松酒量大,那如果武松喝今天50多度的高度白酒,能喝多少呢?
这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然后上山打虎。
实际上,武松的酒量不止18碗,水浒里写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前是喝了30碗。
那宋朝的酒碗有多大呢?按照出土的北宋越窑的酒碗来看,直径不足九厘米。
一包香烟的高度是8.8厘米,所以宋朝这个酒碗,它的直径跟我们现在一包香烟的高度差不多。另外宋朝的酒碗也不大,它的碗的高度不到三厘米,也就是说这个酒碗比较小,也比较浅。有人试过把这个酒碗装满,大约装150毫升的酒,也就是三两而已。
但是呢,宋朝人喝酒不会把这个酒碗倒满,因为宋朝人拿碗的方式不一样,他们拿碗的方式呢,是把食指戳进酒碗,在酒碗的内侧摁住酒碗,然后用拇指和中指在酒碗的外侧摁住酒碗,三个手指一起发力,实际上是把这个酒碗给捏起来。
那这个酒碗肯定不能倒满,如果倒满的话,整个食指都就。
戳到酒里面去了,也不干净,所以我们今天呢,我们就算这个每碗酒倒个120毫升,那30碗就是3600毫升,今天我们今天一斤酒500毫升,那3600毫升呢,相当于七斤酒,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武松能喝七斤酒,因为宋朝没有蒸馏技术,那都是低度酒啊。
像智杰生辰纲都说是挑着酒去给别人解渴,那说明酒的度数很低啊,中国没有蒸馏技术之前。
酒都是发酵酒,叫浊酒,一般15度左右,即便是唐朝李白他们说的清酒,实际上也是把浊酒加工过滤提纯而已,也不会超过20度,那宋朝的时候,人家武松五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一个刑警队长,也不挣大钱,在街头喝的也不可能是多么名贵的提纯的酒,那我们就算他喝的酒是15度,那3600毫升。
差不多呢,有540毫升的酒精。
那540毫升的酒精,按照我们今天的高度酒来比较,我们今天的53度的白酒,每一斤酒精含量差不多是265毫升,那这么一换算呢,武松的酒量相当于今天喝53度左右的白酒能喝两斤。
虽然很吓人,酒量样已经很大了,但我们这样一算呢,觉得呢,五渡头的酒量也还是在正常能喝的人的范畴之内。
再接再厉,看了这视频你以后可能不会再用了......
我们鼓励别人的时候经常讲啊,希望你再接再厉。
这个再接再厉一开始是说什么事呢?可能你根本想不到,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斗鸡对聊,就是俩公鸡在一起掐架。
那为什么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呢?接就是接战的意思,两兵相接,那这个力呢?鸡和鸡恰恰不靠拳脚,他主要靠用嘴啄,那么上场之前,这个鸡的主人就要专门把这个鸡的尖嘴,把它打磨的锐利一些,让它更有攻击性。
那再接再厉呢?这个斗鸡不是一般有好多轮吗?你的鸡这一轮赢了,那马上又要上场迎接新一轮的挑战,那再接再厉就是说你的鸡马上要上场了,你赶紧再把你的鸡嘴,就是杀伤性这个武器,把它再磨一磨,磨得更加锐利凶悍一点。
为什么上厕所叫--解手?
我们说上厕所为什么叫解手呢?有两个说法,一个不靠谱,一个比较可信。我先说不靠谱的。
这个明朝山西洪洞县呢,大槐树移民说这是官府要求的,老百姓不干,结果呢,军队把大批老百姓绑住双手强行迁移,这个押运过程中间,凡是内急的,就会要求解开捆住双手的绳子啊,时间长了呢,就称为解手,这个是传说,不可信,为什么呢?你上厕所要解开双手,你吃饭不也要解开双手吗,不可信。
另一个说法是呢,这个解本来就是排解的意思,这个东汉的书里就说呢,饮药行解,那就是说吃药帮助排便,这个宋代书里说呢,鲟鱼不解,是说这个十多天都不能排便,生病了,这个元杂剧已经有这样的台词了,说俺可要起来小解了。
那为什么后面后来又缀上了一个手叫节手呢?这个汉语的语汇,它有双音化和偶数节律的习惯,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习惯把一件事用两个字表达,你比如说我们说吃饭、睡觉、看书、游玩。
那其实都用一个字可以表达吃睡啊,读游,但是我们不说一个字啊,说两个字呢,这个解是个单音词,它也需要双音化,那一开始后面加的是一个叟,就三点水,放一个老叟的叟,解叟,那后来渐渐练成了解手。
这个so它原来就是大小便的意思,它更多的是指小便,所以后来咱们的语言里才出现了大手和小手这个强调与分辨。
打油诗封神都是谁?笑到最后的居然是他!
今天来评中华最强打油诗啊,最强的五首打油诗,这个打油诗其实呢,就是顺口溜,不讲格律,信口而来,低级的打油诗俗不可耐,那高级的打油诗呢,妙趣横生,有特别的智慧。
我先看第五名作者张打油诗名叫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种。那为什么这时候能评上呢?第一,名气太大了,你说打油诗,你总是最先想到它。第二呢,他虽然写雪,但天呢地啊树啊花啊都不着一字,彻底回避了风花雪月的穷酸,极具屌丝气质和打油诗精神。
全诗只写了一口井,两只狗,但画面呢,很有带感,最后一句在笨拙中形成奇趣,非常好玩。
这个作者张打油,就是传说中的打油诗鼻祖,这打油诗因为他而得名,所以此时无论如何你要进入前五名。
再看第四名咏雪作者,清代郑板桥、郑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遍,飞入梅花都不见。
第一句就没文化,那第二句呢,让人掉下巴,第三句大家呢,都等着看笑话,看你怎么搞下去呢,因为你已经写到无数遍了,但是结尾呢,却用了一句神来之笔的飞入梅花都不见。
吞吐八荒让前面的三句从一到万到无数,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铺垫,你只能惊叹一句高。在所有咏雪的佳作中,这首诗最素。
但是呢,气场极大,他画面呢,有那种表面不动声色,但内心惊涛骇浪的那种差劲之风。
第三名,六尺巷。
作者,清康熙年间的宰相,安徽桐城人张英。这是他写给家人的书信啊,千里休书只为墙,让他即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个打油诗形式的书信,它既表明了自己呢,对邻里纠纷的这个土地纠纷的谦让态度,他又旗帜鲜明地讲清楚这个事情怎么处理。
还谆谆教诲家人,你要学会放下,学会看开。那一手打油诗成就了一个中华好家风的典故,那一手打油诗成就了一个万人景仰的啊,中国传统美德的这个教育基地,那你得个探花啊,当个第三名不算过分。
第二名作者,宋朝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说明一下,这个佛记它并不都算是僧师,我觉得只有那些严格符合格律要求的算是僧事,他也有相当多的呢。它有顺口流风格,在打油诗范畴里,这个四句脍炙人口,和禅宗的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道理一样,就是没有心存执念的时候,春花秋月啊,夏风冬雪。
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人间的美好。
遣词用句呢,很浅显,很直白,但是思想内容缠思暗存,所以我认为德国第二名榜眼应该是没问题的。
终极一首第一名作者胡适胡博士诗名希望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芳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包也无一个。后面还有,其实都不用念完前四句已经决定了这是打油诗的巅峰之作,为什么呢?
如果不强调这是一首顺口溜,是打油诗,从来没有人把这首打油诗,把这首诗啊和打油诗联系在一起。这个打油诗并不都是张打油诗的莽汉加油腻男,这个打油诗他也可以是青春少女,不施粉黛,素面可爱。这个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你看,简简单单,但是大音牺牲自然天成,无技术,无手段。
所以呢,不管你叫什么诗,你可以不讲格律,不讲平仄,但诗意一定要有,在诗意丰富的前提下,你手段越简单,那你水平越高。所以王国维讲文学之功与不恭,亦是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
林则徐为什么是真英雄?
这个有一副对联,据说是林则徐写的,叫不为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这个上联好理解,不为钱原非易事,就是说一个人不贪财,不爱钱,那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但下联说太要好也是私心,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觉得这个太要好呢,它是指一个人呢,过于爱惜羽毛,怕被泼上一点点污水,于希望形象完美无缺,过于在意声誉里全是赞美。
那如果有这几个过于,那这也是一种私心作怪。所以古人评价某一类人呢,说善谋身而不善谋国,谋家啊,就是说有那样一种人,绝顶聪明,很善于考虑自己的一切,但这样的人,他既不能做国家的栋梁,甚至也不能做小家的顶梁柱,用今天的话来讲,那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那为什么太要好事利己私心呢?因为你做正确的事,他也有可能长时间不被理解,甚至被上骂名,你做好事也有可能越陷越深,甚至被人冤枉的,所以你要是真做事的话。
得有各种思想准备啊,没打到狼惹一身骚很正常,打到狼了,你也不见得就没有一身骚,所以聪明人只养狗不打狼。
而林则徐这种人呢,才会一根筋的说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啊,你把他这两句跟不为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把他摆一块。
那才完全明白林则徐这种人,他怎么看待国家,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同僚。
中国酒都的名头该给谁?
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九都。
啊,那一定是盛产酒的地方,中国哪几个地方叫酒都呢?想都不影响。第一个,贵州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大本营,2004年钓鱼台国宾馆给他授的牌叫中国酒都。
那第二个四川宜宾市五粮液大本营,200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给他授的牌叫中国白酒之都。
第三个,江苏宿迁市洋河和双沟的大本营。
2012年,中国轻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他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第四个,山西汾阳杏花村汾酒大本营无论怎么看都应该在酒都的行列里有一席之地,但只是事实上的酒都,他没有获得过任何机构的授牌。
啊,你看这几个酒都有的是地级市,有的是个镇。
称号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我觉得呢,叫酒都本身呢,是有点奇怪的。
因为都城同时期只可能有一个,他不可能到处都有,那你像瓷都,那就一个景德镇,风筝之都那就一个潍坊,冰雪之都那就是哈尔滨啊,烟花之都那就是浏阳,相声之都呢,就是天津,帆船之都呢,当然是青岛。
盛产酒的地方很多,我觉得呢,你叫个酒城啊,叫个酒香啊,都挺好,但你不一定要叫都。
啊,你像四川的泸州市,泸州老窖的大本营,他也没有叫九都,他就叫个九城也挺好。
啊,你要是叫九城呢,陕西凤翔县,也就是现在的这个宝鸡市凤翔区的柳林镇。
也够得上,因为西凤九的大本营在那里。
啊,你像安徽亳州市的谯城区古井镇,古井贡酒的大本营,那也是个九城。
安徽濉溪县口子窖的大本营啊,地下发掘出最大规模的古代酿酒遗址,那也是个妥妥的酒城。
还有四川射洪县的沱牌镇,这个沱牌舍得酒业在这里,你叫个九成也应该。
之所以叫九都不合适啊,还有一个原因。
有人讲,中国真正的九都在哪儿呢?在北京,那为什么呢?
你别看北京只生产二锅头啊,不是什么高档酒,但北京呢,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之一,北京是中国白酒产量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且北京是中国高端白酒最大的消费市场。
你就单凭这几条?
你就说,你能不能在中国白酒的版图上看不起北京了?
为什么运气是“走”出来的?
这个顺利的时候,我们说,哎呀,很走运。
这个阴差阳错失之交臂的时候说呢,我为什么这么不走运,这个运呢,当然就是运气,但为什么前面要有一个走呢?
其实中国人呢,从来没有糊里糊涂,纯粹寄希望于运气,就中国人做事的智慧恰恰体现在这个走字。走运的走,第一是指走动、联络、交朋友。
这个毛阿敏唱过一首老歌特别好,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啊,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好朋友。
这个中国人喜欢讲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那这个走运的走第二是指寻找,就是寻找机会。
那过去有一个词呢,叫行商,那商当然是商业,但商前面有一个行动的行,那个意思呢,就是主动寻找,而不是守株待兔,因为大部分的时候呢,机会是你找他,不是他找你。
走运的这个走第三个意思最重要,那是说呢,改变自我,那就是自我调整,这个调整是为了适应需求和需要,叫因时而变,因虚而变,所以我们老祖宗说呢,树挪死,人挪活,这个挪那不就是要改变吗?
四川的酒精,竟然是抗战的能源!
这个白酒讲西不入川,东不入皖,那就是说中国版图上,西边的四川,东边的安徽都盛产白酒,品牌多,产量大,就其他酒呢,你们少打这两个省的主意。
这个四川为什么盛产白酒呢?元、明、清三代都有酒坊遗址被后人发现,但那个呢?只说明历史悠久,而现代造酒,尤其是近80年四川酒业的繁荣。
跟汽油有关啊,我没有说错啊,就是开汽车需要用的那个汽油。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时间拉回到80多年前,就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以后,那四川和重庆成了大后方。
大后方出现了酒精工业。
但生产出的酒精呢?它不是为了造酒的,而是作为汽油的替代品。
这个抗战呢,它需要大批的汽油,但那个时候一来美国的援助有限,二来交通封锁严重,最后想的办法是用酒精做汽油的替代品,这个测试的结果,一吨酒精可以顶0.65吨汽油用,这叫汽车燃料替代的战时政策。
啊,于是,生产酒精的工厂在四川内江、简阳、资中以及云南的昆明和贵州的遵义迅速成立。
啊,到1942年四川省的酒精生产厂家超过了100家,产量也不断增加。
啊,据说到1945年呢,四川省酒精产量每个月达到140万加仑,占大后方酒精产量的70%。
啊,为抗战的交通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呢,在抗战期间,这些酒精厂用来生产酒精,它的原料是水稻、谷物、甘薯、甘蔗啊,这些食物原料。
当时呢,也就有小部分呢,当白酒售卖。
这个四五年之后,远征军打通了从加尔哥答到昆明的输油生面积。
这个汽油的缺口呢,就没那么大了,这个时候酒精厂就出现了分化,小的是搞不下去了,大酒精厂原来用甘蔗做原料的,它逐渐转成了糖厂。
用水稻谷物做原料的,就转成了酒厂。
那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大批酒精企业的制造设备,生产人员啊,和这个生产技术,在四川本地呢,被酿酒企业消化,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呢,四川叫县,县有酒厂。
他们的硬件和软件的底子,那就是在生产酒精替代汽油的那个年代打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