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的抖音视频文章

为什么运气是“走”出来的?

这个顺利的时候,我们说,哎呀,很走运。 这个阴差阳错失之交臂的时候说呢,我为什么这么不走运,这个运呢,当然就是运气,但为什么前面要有一个走呢? 其实中国人呢,从来没有糊里糊涂,纯粹寄希望于运气,就中国人做事的智慧恰恰体现在这个走字。走运的走,第一是指走动、联络、交朋友。 这个毛阿敏唱过一首老歌特别好,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啊,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好朋友。 这个中国人喜欢讲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那这个走运的走第二是指寻找,就是寻找机会。 那过去有一个词呢,叫行商,那商当然是商业,但商前面有一个行动的行,那个意思呢,就是主动寻找,而不是守株待兔,因为大部分的时候呢,机会是你找他,不是他找你。 走运的这个走第三个意思最重要,那是说呢,改变自我,那就是自我调整,这个调整是为了适应需求和需要,叫因时而变,因虚而变,所以我们老祖宗说呢,树挪死,人挪活,这个挪那不就是要改变吗?

读宋词,那就是在读我们自己!

就是如果时光倒退1000年,就无论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看东方,他的目光都会投向开放。 为什么呢?那是大宋王朝的都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就那时候的开封城呢?青楼画阁,茶坊酒肆,它是飘荡着丝竹管弦之乐,太平盛世之音。 虽然那些旋律今天我们听不到了,但那些歌词,它却被文字记录下来,一直传承到今天,叫宋词。 这一说宋词呢,你就会想到晏殊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这是淡淡忧伤,一想到欧阳修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雨夜,这是爱情告白,啊,想到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唯一消得人憔悴,这是无悔相思,一想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诚挚祝福。 那你想到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啊,这是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到贺柱,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啊,这是无边的愁绪,想到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收,这是满腹愁思。那想到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突发性的狂喜,喜大普奔。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读宋词呢?就从前的宋词,它是用来唱的,就现在的宋词,是用来品的。一个人,一杯茶啊,沉下心,一听宋词的浅吟低唱,读一读千年前的文人心事,那焦虑的心情呢,安静了,疲惫的身体呢,放松了,就是人间的这个宠辱悲欢、酸甜苦辣啊,化作一抹历史青烟,翩然远去。 就很多人爱宋词的真正原因啊,叫窥探相似境遇,抒发相似情感。那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一定能在宋词里找到十分相似的句子。也就是说,他们经历的,你可能正在经历,就他们感怀过的,你恰好正在感怀,他们遭遇过的,你也许正在遭遇。所以他们的人生就是我们的人生,你品读宋词,就是品读我们自己的人生,你读的是宋词的句子。 你想的是自己的人生。 就这些对为什么读宋词的总结呢,源自我非常敬仰的著名学者王立群教授。所以呢,我推荐这一本并不时髦的小书给大家,是王立群教授的,叫赏词如风。 就写诗词的书很多,就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拘泥于字词句,叫认真有余,讲实话呢,很难坚持读下去。第二种更关注弦外之音,也就是跑题的时候多,对于爱好诗词,希望理解诗词的人,容易歪楼跑偏。 第三种就是啊,王立群教授的这种写法,字词句讲到,身世背景讲到,但关注点呢,他时时不离宋词审美,也就是讲述的对象是美的,讲述的文字是美的,那这样的书读起来四个字如沐春风。

老柴说

这个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是谁写的? 你不一定知道,好玩的是呢,有大约30年的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自己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直到这个写字的人现身啊,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进行笔记比对,才确认就是他。 这个新中国成立前发行过第一套人民币,当时华北财办的主任董必武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在新中国之后呢,从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的书法字样一直沿用到今天。你还有起初几套钞票上呢?那些一二五十百元角分,他都是同一个人写的魏碑风格的楷书。 那是谁写的呢? 作者长期不被人知晓,是因为他既不是大干部,也不是大书法家,是中国人民银行早期的一位普通员工,姓马,叫马文蔚。这个马先生是山西太原阳曲县人,1904年生,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学经济。 马文蔚临摹的魏碑叫《张黑女墓志》,很多年,这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字写得好。1949年北京解放,这个马文蔚呢,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五零年的一天,行长南汉臣把他找到办公室写字,就马文卫蔚写什么?南行长说呢,就写咱们中国人民银行的名字和一二三五十元缴费。 这个马文蔚把这些字啊,都写了好几遍,然后两个人一起逐字挑,挑了一套最好看的,这个那个年代的人规矩,南行长呢,没有说干什么用,这马文蔚也不问。 1955年,马文蔚在刚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上看到这些字,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马文蔚是干银行业的,他知道钞票设计的保密性,所以此后将近30年,他一直没有对人说这些字就是我写的。 1957年马文蔚画右派下放,1978年平反,已经74岁了,按退休安置在山西阳曲县城。 到了1983年,山西日报有一篇文章说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季朝鼎的手笔,呃,季朝鼎当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董事长。 这个马老看过以后呢,他觉得年纪大了,应该对历史负责,就认真的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一封信,这个总行领导很惊讶,他派了技术专家到马老家里,先问当时拿什么纸写的,这个马老说呢,是用裁成方块的虎皮宣纸写的,这个虎皮宣是熟宣中间的一种,他因为纸上的花纹类似虎皮,叫虎皮宣,那书轩写字呢,它不容易淹没,边缘是齐整的,那这么一说就对了一半了,因为说的跟中国人民银行档案室存着的原稿一样。 那又让马老现场写一遍,这个马老当时差不多80了啊,颤颤巍巍把当年写过的字重写一遍,经过笔记鉴定。 啊,中国人民银行字体的书写者确认是马老无疑。 那1984年9月30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发文确认马文蔚同志1950年受南汉城行长的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不仅用于新办人民币,而且广泛的被各级人民银行用于机构的门牌上。 这就算彻底进行了历史定论了,那定论了,得奖励啊,当初光写字也没给钱呢,这个总行给马老发了2000块的奖金,陕西分行发了500块困难补助,后来呢,又拨款14000块改善住房条件,这个马老的独生子女安排到银行上班啊,那是1984年啊,也还算是安排的不错了。 马文蔚先生1988年去世,中年85岁,现在我们手上的这个人民币上面的面额字体,那早就被美术字替代了,而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还基本是马老的手写体,为什么说基本是呢?1987年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时候呢,总行想请马老呢,把这个国和银这两个字改写成简体,原来不是繁体吗?但马文威老先生那时候84手抖得很厉害,根本写不了这个。 北京印钞厂安排专家根据马老的笔体仿出了一个玉,又仿出了一个金字旁,替换了原先繁体字的部分啊,居然就实现了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