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不过好这一生

为什么你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不过好这一生?为什么你总是“知易行难”?因为在“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一座名为“去做”的大桥。而在你踏上大桥的第一步,你已经成功50%了

你是不是那种必须要等到一切准备就绪才能开始行动的人?你是不是那种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的人?就比如求职应聘,有的人因为害怕浪费机会,所以必须要等到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投简历,还比如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日益逼近的,有人因为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必须要等到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时候再去处理,再比如有人想创业,但他必须要等到天时地利人和,要等到自己做完各种完善的市场调查、竞品分析、用户画像之后才能开始启动。上述的所有这些表现,我都称之为积极拖延症,他们跟那些成天好吃懒做,拖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开始行动的人不同,他们其实内心是无比积极的,恨不得从任务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行动了。但是他们好像直都在准备,一直都在思考,从始至终看上去都特别积极,结果却是在原地踏步。这类人,他们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不如真正的从元璋,为什么呢?因为内耗准备有时候就是一个黑洞,不管你付出多少时间精力,都不会有彻底准备好的时候,而在你一次一次的准备过程中,你付出了成本,放弃了大把的机会,还有那些本可以在不断试错的。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眼看着周围朋友一个个早早的提交了答卷,眼看着那些本可以抓住的机会稍纵即逝,你会特别痛苦。心理学家吉洛维奇和梅德维克曾经提出过一个很经典的后悔的时间模型,大概意思就是从长期来看,一个人没做一件事的遗憾程度远远会超过他做错这件事的遗憾。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我做错了一件事,到的是一个结果,不管有没有挽救的可能,但起码都是确定的,而我没做一件事,得到的却是无限可能。就比如说你跟你的男神女神表白被拒了,但你起码知道人家不喜欢自己,咱们已经尽力了,而你如果一直要憋在心里,没有表白一段时间之后,你会特别后悔,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当时本来有这个机会,有这个可能,结果却被白白浪费掉了,你的遗憾程度会远远高于前者。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把一个人的被动或者说是拖延归结为成一种性格,而我认为拖延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对于某些事儿的特殊应对方式。你可以想想,如果拖延它真的是一种性格,那为啥你打游戏的时候不拖延?为啥你吃饭的时候很主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拖延这个东西?

不是性格,而是习惯,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很难被改变,而习惯和行为模式的调整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那傻白今天送你三个简单有效的锦囊,可以帮你终结拖症,让你成为行动力的王者。第一个习和法则,我们过去讲过,把一件你要做的事无限到不可能失败为止,就比如说你想健身,那就强迫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你想要养成看书的习惯,那就要求自己每天只读一页书,只要任务足够小,那你就不可能失败。但是微习惯这种模式也有自己的局的跑的环节,那一旦这个部分被解决了,一旦你动起来了,跑一分钟还是跑五分钟,对你来说其实差别不大,但是跑五分钟和跑俩小时还是有差别的,所以这个时候咱们就得引入普玛法则,它更适用于那些有的工作,更倾向于解决你动不下去的问题,他的做法就是你每天开始或者一个工作的开头,我们优先去做那些困难的或。

或者说是你最不想做的任务,因为一旦这个任务被解决掉,你就会收获强大的心理暗示,你会觉得接下来的事我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究竟选用什么方法,要依据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第二个技能接受不完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总是在寻找最好的状态,总是想做最完全的准备,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诉求是什么。你可以想想,你有多少次都迷失在了你所谓完善的准备过程中,你逐渐丧失了行动力,你觉得自己离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以至于陷入了无比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中。就像我们过去提过的自律洁癖。有人喜欢在健身APP上打卡,但凡有哪天因为什么事没有打上卡,干脆以后都不练了,就好像一天不练,整个健身计划就被弄脏了一样,还有人想创业,整天都想着怎么一步做到领域第一,如果做不到,那就干脆不干他殊不知可能领域前300都能吃饱喝足。碰到一个问题,在一个不拖延的普通人眼里,我们看到的是距离终点1000步,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而在一个积极拖延症的朋友眼里,他想的是我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以最优雅的姿势跑到终点,如果不能,那我就得继续准备。所以这类朋友每次碰到问。

问题的时候,请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问问自己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假如说我现在动手搞砸了又能怎样?就比如说面试,我搞砸了一两个面试又能怎样?我会被拉入行业黑名单吗?如果现在创业失败了,我的人生会从此一蹶不振吗?如果现在跟我心动的人表白被拒了,我会被全世界耻笑,然后一辈子都找不到对象吗?不会,那既然不会,你又在怕什么呢?最后一个技能定律,原来我说过磨刀不砍柴工,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有你磨刀的功夫,可能柴都被人砍完了,甚至森林都变们更需要的是大胆试错,快速迭代。就连互联网行业来说,用户的需求、市场的风向无时无刻都在变,你今天想做个手机APP,明天可能大众的需求就变成小程序了,你今天决定进军游戏产业,决定扎根互联网教育,结果你好不容易准备好了,一纸朝文下来,你之前那些努力就通通白费。我有时候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节奏也有问题,四年太久。

当初奔着通信行业的红利进去,四年出来通信直接就被干成了信仰产业,在大学好不容易学到的各种理论、各种知识,四年出来直接就成了笑话。所以这个时候最适合你的就是鲁莽定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特别推崇的一种做事原则。我记得最早就是托普哈老师提出的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定律尤其适合于那种积极拖延症人群,不要犹豫,想到什么事儿稍微思考一下,倒数五个数,然后立刻开干,像踢球一样,你愣在原地,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啥,看着对方的球员数冲过来,你可能还会慌,你起来可就不一样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是球、射门还是你有数不的选择,所以先起来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完自己前的计划,不断的微调自己之前那个不切实际或者已经跟不上变化的目标,这个才是当前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城市心法。希望今天的视频可以帮到你,求赞停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