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在发呆 的抖音视频文章

看到陌生人多就紧张,不是人之常情嘛

有没有一种可能社恐才是正常人?就我们从小养成一种奇怪的观念,觉得我不爱主动说话,不爱结交新朋友是一种错误,甚至是一种病态,要用社交恐惧症来形容。而我们推崇的是那些没话题也能聊得下去,或者是特别爱结识新人。这种灌输可能来自于非常小的时候,比如你一定经历过这种场景,你和你妈妈的街上走,然后遇见了另外一个阿姨,然后就会迅速展开那段关于你的对话,你阿姨就会说,哟,这你家孩子呀,多大了?然后你妈妈就说,哦,是五岁了。然后就会转向你,告诉你,快,这是王阿姨,快叫。于是你就不得不递,无数次的去进行那种机械的问好,对着一个脸根本都不熟的陌生人。直到现在,我在网上都能搜到这样的文章,就是他默认你主动打招呼,主动迎合陌生人,是有礼貌有家教的,相反,如果不这么做就是问题。少年需要被调教,但其实长大之后你会发现,就是像我这种有点社恐的人,跟我们聊天的朋友,其实从来不会觉得我们沉默寡言或者不好相处。 所以社不是我跟我们的性格呀,谈吐其实没有一点关系,他只是我们的一个选择,是我们选择更开放,多交朋友,还是愿意去维持交际圈的规模,但是我们就总把这些个人选择层面的东西给他设一个标准,然后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人就都是社恐,结果我们身边就都是社恐了,那显然如果一个标准大家都达不到,那显然问题在标准,而不在我们,对吧?

想减肥想健身,最怕先想再做。有想的功夫,好习惯都养成了。

我从这样减肥成这样,只学会了一点,想坚持一定要抛弃所谓的仪式感。什么叫仪式感?比如你要减肥,你是不是提前去看各种各样的攻略,这个让你减糖,得让你少淀粉,补充这补充那,结果还没开始就觉得这个事情超级难,心里负担特别重,去健身房也是提前买各种装备,看各种的动作教学,而且每个人说的还都不一样,生怕少听了谁的,结果就白练了。最后去健身房跟去考场一样,那肯定是个人都坚持不下去。这些过多的准备工作其实就是无用的仪式感。我们老是用考试的这个思路去对待自律这个事情,但自律这个事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开始用不着准备工作,也用不着一下子找到最好的方法减肥,就少吃一口的事儿嘛,打饭的时候少打一碗饭,然后每天下班时候逼着自己去趟健身房,你哪怕在里边刷手机,什么都不干,那你只要去了,慢慢养成习惯的事情做出点汗,然后你再学习什么动作呀,方法呀,知识一点都不晚。咱们能养成习惯的事情,其。 这都是一些毫无仪式感的事情,玩手机习惯吧,拿起来就玩,可是为什么咱书读的少啊?你想你拿本书找个店点杯茶,完了呢,找个好的位置,好家伙,这一套动作下来,书还没翻开就想回家,什么时候减肥锻炼?这些事情跟刷手机一样,自然没有包袱,我觉得事情就成功一半了。